• 首页

  • 关于我们

    • 机构简介
    • 机构章程
    • 机构设置
    • 机构资质
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捐赠方式
    • 慈善实体
    • 理事会成员
  • 新闻资讯

    • 慈善动态
    • 政策法规
    • 通知公告
    • 慈善视频
    • 网络联盟单位
  • 信息公开

    • 财务会计报告
    • 年度工作报告
    • 收支明细
    • 捐赠物资公示
    • 年度捐赠明细
  • 公益基金

    • 基金捐建指南
    • 个人万元慈善基金
    • 小微基金
    • 专项基金
    • 亿元基金
    • 爱心储蓄罐
  • 慈善项目

    • 助医
    • 助学
    • 扶贫济困
    • 助残
    • 公益
    • 非限定性众筹
    • 助老
    • 联合劝募
  • 网络众筹

    • 网络众筹
  • 义工中心

    • 义工动态
    • 义工风采
    • 申请注册
    • 义工管理制度
    • 义工知识窗
  • 慈善风采

    • 慈善人物
    • 慈善文化
    • 爱心企业
注册 登录 退出

→ 慈善风采

  • 慈善人物
  • 慈善文化
  • 爱心企业
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
最新项目更多>>

  • 儿童重大疾病救助

    已筹款:¥3503572.56
  • 甲型血友病患者救助

    已筹款:¥630416.51

公益的共生与共创

2018-12-18 08:41

12月17日,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成立大会召开。峰会组委会主席、腾讯主要创始人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致辞《公益的共生与共创》表示,中国社会发展和科技演变将会越来越快,整个行业需要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和共赢合作。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的成立,将提升行业共生、价值共创,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加速器。

以下为陈一丹先生演讲全文: 

000.jpg

大家好,我是Charles陈一丹。

刚才那段开场视频,记载了中国公益这十年来的重要足迹,这其中有在座每一位的参与身影。回忆起当年的汶川大地震,我们一起见证了举国同胞同舟共济所汇聚的公益力量;十年一瞬,移动互联网兴起、公民意识的进步、新慈善法的出台,越来越多的爱心从屏幕涌现出来。中国的网络捐赠额,从几千万元增长到了几十亿元,成为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。 

然而,正如我们所看到和经历的,中国互联网公益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,公益生态的成熟度与专业度、公益项目的信息失真或夸大、低效执行与反馈等等问题,仍然是行业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。以十年为一个阶梯,现在互联网公益到了应该思考下一个十年方略的时间节点。 

这并不是依靠某一个机构、某一个平台去解决的问题,而是一种共生与共创。今天,我们在这里设立中国互联网峰会组委会,正是希望集合大家的力量,共同促进互联网公益行业的能力提升、技术应用和管理优化,从而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。

面向未来,我认为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思考:一是文化,即未来的公益文化,如何借助互联网塑造内核。二是科技,即未来的新技术力量,如何能更有效作用于公益。三是机制,即未来的公益运营机制,如何用网络化方式开展;

首先,未来的公益文化,以理性和信任铸造内核。

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99公益日,我们一起创造了温暖记录,共有2800万人次参与捐款,公众参与度翻了一倍,社会各界的反响都很热烈。其实更让我们振奋的是,在史上最高的项目准入门槛、最严的财务披露规范、最繁琐的项目进展要求、最克制的产品交互设计下,捐款总额不降反升,证明了“理性公益”的理念得到了用户最真实、最直接的支持,也让整个行业收获到信任的馈赠。

过去十年里,一代网民的公益理念实现了“由指尖,到心间”的转变。如果说过去互联网公益成功激发了大家的激情,那么下一个十年,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用户的一时感动升华为持久的“理性公益”习惯。

我们正在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,捐款时因“冷静器”多想一秒,决策更慎重而有力。越来越多机构,加强对公益项目的审核,做好“专业披露、透明呈现”,建立起扎实的信任口碑。当每个用户能真切感知到善款被最大化利用,自己也会收获行善的成就与心灵的富足。这种交互,让使用者和周边世界都变得更好,公益才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

其次,公益要拥抱科技,以创新站上时代的风口。

这些年,我们还看到vr技术、区块链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,身边不断有新技术涌现。这些和公益行业的应用是不是很遥远?其实近在咫尺。未来科技的融合发力点,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: 高效、真实和透明。

便捷的支付能力、社交能力、信息传播能力无限开放,正进一步提高公益的运营效率。

数字现实技术的出现,也可能将受众营造出“身历其境”甚至“超越现实”的体验,扩展数字世界的可能性,拉近公益受助群体和捐款人的距离。不仅是物理上的,更是心灵上的。

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,对实现公益信息的公开透明,保障公益活动的可信度也值得进行应用探索。

这些技术的解决方案与实际落地应用,能否以一种开源工具包的形式来普及,都是峰会组委会未来几年去发力的方向。

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,公益行业的长足发展,需要共生与共创。

中国社会发展和科技演变将会越来越快,没有人能独自前行,整个行业需要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和共赢合作。

基于共同的使命与愿景,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应运而生,希望去搭建一个切实可行又面向未来的行业机制。

对于本次组委会成立,有三大目的:

第一,搭建平台,共襄行业盛举

中国互联网公益飞速发展,需要更多公益行业领军者积极主动承担责任,为公益新生态的构建贡献力量。

因此,峰会虽由腾讯基金会、南都基金会、陈一丹基金会发起,已成功举办两届。但我们不希望局限于此,而是从第三届起增加轮值机构,邀请国内有足够广泛代表性、公信力的公益机构加入。轮值机构和发起机构一起享有决策权。组委会还会设立联席机构,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公益机构,来参与峰会的重要工作,让峰会有足够的行业基础。

第二,凝聚共识,促进共同发展

科技在不断前进,行业需要更多领军者的深度交流,引领行业前瞻性话题的讨论,发现行业痛点,促进思考。

第三,树立榜样,探寻共建模式

我们要秉持公开、民主、参与原则进行管理,并有规范、公正、公开的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,以保障组织能规范、健康、高效的运转。

这样,这1%的公益领军力量,可以为99%的公益生态力量探道路、立榜样,达到生态共建的目标。

峰会在初期,我建议有如下几项工作可以作为重点:

第一,举办年度互联网公益峰会,汇聚公益行业广泛参与,为公益伙伴提供交流平台,同时了解行业动向和科技公益的前沿趋势,为自身发展提供参考样本。

第二,举办年度行业评选活动,建立评审机制,打造和传播更多行业标杆案例,从而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。

第三,峰会日常工作,下设行业共建委员会、能力建设委员会、行业评议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,以专业属性划分。

比如,能力建设委员会,着力于行业对互联网公益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。搭建线上线下培训体系,包括政策、法律、互联网能力及财务等。同时,与一流高校组织开展为公益机构设立专项能力培训。

这是我对中国互联网峰会建设和发展的一些思考,更期待峰会组委会议为明年峰会的内容主题、组织建设等群策群力,共同决议出组委会章程、年度规划方案以及峰会日常分工。

面向广阔的未来,对互联网与公益的结合,这十年我们才算迈出一小步。我们期待,中国互联网峰会,可以提升行业共生和价值共创,从而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加速器。而这些,有赖诸位一起协力,从现在这一刻开始!


大连市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,本网站标注来自本站内容均为原创,转载请保留来源

地址: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2号 邮编:116001 电话:0411-39855666

Email: dlcf_2004@163.com 辽ICP备13011322号-1

辽公网安备21020202000365号

技术支持: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

  • 大连市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