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
  • 关于我们

    • 机构简介
    • 机构章程
    • 机构设置
    • 机构资质
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捐赠方式
    • 慈善实体
    • 理事会成员
  • 新闻资讯

    • 慈善动态
    • 政策法规
    • 通知公告
    • 慈善视频
    • 网络联盟单位
  • 信息公开

    • 财务会计报告
    • 年度工作报告
    • 收支明细
    • 捐赠物资公示
    • 年度捐赠明细
  • 公益基金

    • 基金捐建指南
    • 个人万元慈善基金
    • 小微基金
    • 专项基金
    • 亿元基金
    • 爱心储蓄罐
  • 慈善项目

    • 助医
    • 助学
    • 扶贫济困
    • 助残
    • 公益
    • 非限定性众筹
    • 助老
    • 联合劝募
  • 网络众筹

    • 网络众筹
  • 义工中心

    • 义工动态
    • 义工风采
    • 申请注册
    • 义工管理制度
    • 义工知识窗
  • 慈善风采

    • 慈善人物
    • 慈善文化
    • 爱心企业
注册 登录 退出

→ 义工中心

  • 义工动态
  • 义工风采
  • 申请注册
  • 义工管理制度
  • 义工知识窗
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
最新项目更多>>

  • 儿童重大疾病救助

    已筹款:¥3503622.56
  • 甲型血友病患者救助

    已筹款:¥630416.51

义工分会大连湾义工站站长王长锁

2019-03-18 11:03

有这么一个人,总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出手相助。当一位老人意外坠楼,救护车来时无人上前抬担架,他勇敢地冲上去;当一位患者在医院病故,大夫束手无策时,他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;当一位老者摔倒在路旁,众人见状都绕着道走时,他毫无顾忌地扶起老人并把他送到家里……

他就是大连湾街道义工站站长王长锁,现年73岁,共产党员。2003年退休前是辽渔集团职工,2006年3月注册成为大连市慈善义工。


I与一座敬老院的21载情怀

微信截图_20190312155014.png

1997年7月1日,他背着照相机,带着理发工具,走进了大连湾敬老院,义务为老人照相理发。他从此与养老院结缘,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,始终坚持每月为老人理发一次。

为这些老人理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为他们当中有盲人、聋哑人、失去双腿的残疾人,更有脾气不好的倔强老人。时间长了,王长锁对每个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,理什么样的发型,谁先理他都清清楚楚。为了给失去双腿的老苏理发,他经常跪在地上,每次一跪就是半个多小时。老苏临终前王长锁还专程到医院为他理了最后一次发。21年里他义务为老人理发2700多人次,光理发工具就更换了5把。

他是一个有孝心的人,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,还把敬老院的老人当成亲人。98年春节前夕,大连湾敬老院搬了新家,王长锁拿出300元交给院领导,他说:“给敬老院温锅,给老人节日的餐桌上加个菜,钱不多是一点心意”。

06年春节刚过,一场大雪突降,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敬老院的老人们,他扛起一把铁锹直奔敬老院,只见大风将雪堆积成一个大岗子,大门被堵住了,于是他就从离大门40米处往里一点一点地铲雪,一个小时后终于将路上的积雪清除,虽然鞋里灌满了雪,手脚冻得难受,但心里热乎乎的。

他连续9年为敬老院102岁的“三无”老人过生日,自掏腰包买生日蛋糕和水果。前年7月老人去世了,敬老院第一时间把电话打给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义工站站长,这体现了敬老院对义工是何等的信任!在王长锁的带领下,义工们为老人送最后一程。


I四亩“义工田”结出“爱心果”

带领义工为敬老院种地.jpg

2006年义工站成立后,一块四亩的荒地被慈善义工开垦出来,种上地瓜、土豆、萝卜、白菜、芸豆、辣椒等农作物。每年年初,义工们自费购买种子,春种、夏管、秋收等一系列农活全部包下来。他们付出了艰辛劳作,也得到了满满的收获。9年耕耘,收获土豆、萝卜、地瓜、白菜等约2万公斤,为敬老院70多位老人的餐桌上增添了丰盛的菜肴。四亩地一方情,大连湾敬老院内的这块爱心田,种满了义工的爱心果。

在大连湾义工站,从2007年起,将每个月的25日固定为敬老活动日,实行常态化的服务。义工们为老人理发、修剪指甲、洗头、擦玻璃、打扫卫生和陪老人聊天等服务。每年春节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节等节日,义工们都带着礼物看望老人,为老人表演节目,让老人开心。用大连湾敬老院院长金俐的话说:“自从来了这些慈善义工,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不知有多幸福!”。


I二十三年圆了30名困难孩子上学梦

微信图片_20190312111729.jpg

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,早在45年前他得了大病,是党和所在企业挽救了他的生命。从此,他努力工作,回报社会。

94年初他通过山东省希望工程办公室,与两名沂蒙山革命老区即将失学的女孩结成对子。虽然每个月的工资不多,但是他都及时通过邮电局汇款过去。在他的资助下,其中一名孩子读完高中毕业。有人问他:你究竟为她们捐助了多少钱,他说:我从来没统计过。

王长锁同志在大连慈善总会以个人名义建立“老王爱心基金”,从此连续资助了20多个贫困、残疾孩子。2014年初,他被评为“感动辽渔”十大人物,集团公司奖励2000元,他又拿出1000元,化名“廖余仁”捐助了3名困难孩子。2014年4月被评为大连市希望工程“最美希望人物”。


I 44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了“爱心之家”

微信截图_20190312153931.png

2016年3月,大连市慈善总会在大连湾街道成立“关爱儿童之家”。3年来,先后有44名外来务工人员困难家庭子女在“儿童之家”学习生活。为了使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,王长锁带领“关爱下一代”项目组9名成员,与孩子们结对子,每周三下午12点到学校把孩子们接到“儿童之家”,4点放学后,把他们安全送回家。

为了使孩子们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,“儿童之家”购置了桌椅、图书柜、各种读物,配备了电脑、电视和各种文体娱乐用品。

他们从亲情关爱入手,把外来务工子女当成自己的“孙子孙女”对待。每年对特殊困难家庭走访20余次,为20多名孩子买蛋糕过生日,每周发水果,春节买新衣服等。

每年“六一”儿童节,组织孩子们外出参观学习,让他们开阔视野,增长见识,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。

三年来开展活动950多次,参与义工630多人次,大连大学志愿者为孩子们义务辅导160多人次。


I项目服务推动义工活动有成效

微信截图_20190312154117.png

王长锁任站长12年来,带领大连湾街道义工紧紧围绕“安老、抚幼、助残、济困”公益活动等方面,创设了“义工田”等13个服务项目,其中8个是助老服务项目。他建立的“三表一册”制度,即“活动签到表、工时统计表、年度累计表和义工登记册”,使得义工工作有序开展。

“逝者安”项目是唯一为故去的人服务的项目。2009年初成立到目前,共为145位逝者料理后事,迁坟24盔39人,主要为辖区内逝者及家属提供无偿服务,包括临终关怀、病危守护、净身、穿衣、抬遗体、安排火化,直至入土为安。让逝者有尊严,让生者得安慰。

另外还有“情暖空巢、义务理发、邻里情、助残帮困、爱心车队”等项目,时时处处为辖区的空巢老人、困难家庭和残疾人提供帮助。他们为子女不在身边、家庭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洗衣服、刷厕所、擦玻璃、打扫卫生,几乎把所有的家务活都包了;他们与20户行动不便的老人结对子,每月一次登门为他们理发;义工们与左邻右舍结成邻里情,老年义工常年帮助年轻邻居接送孩子,帮助缴水电费等;义工爱心车队随时为残疾人提供帮助。大连湾义工们筑起了大连湾街区助老服务的网络。

12年来,在王长锁的组织领导下,辖区成立19个义工分站,义工由几个人发展到2300多人,开展活动2400余次,使87000人次受益。全站涌现出403名星级义工,“义工田”“逝者安”等项目被评为市优秀慈善项目,他们的活动和先进事迹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。王长锁本人也获得多项荣誉称号。

12年风雨历程,大连湾街道的义工们付出了艰辛和汗水,奉献爱心,收获满满。如今,在大连湾街道,做慈善义工已经成为广大义工日常自觉行为,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。广大慈善义工怀着一颗大爱之心,从点滴小事做起,让每一天都是慈善日。


大连市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,本网站标注来自本站内容均为原创,转载请保留来源

地址: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2号 邮编:116001 电话:0411-39855666

Email: dlcf_2004@163.com 辽ICP备13011322号-1

辽公网安备21020202000365号

技术支持: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

  • 大连市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